<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2022年8月1日“数说烟台看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日期: 2022-08-01 17:42      来源: 市政府办公室

        字号:

        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于2022年8月1日举行“数说烟台看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烟台市政府副秘书长、烟台市政府新闻发言人王语堂,烟台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艾传勇,烟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张宏,烟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王粹益,烟台市商务局副局长杨炳伟介绍了2022年烟台市上半年经济社会运行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市委宣传部对外宣传科科长 赵向阳:

        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烟台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在近日召开的半年工作总结分析大会上,傅明先书记指出,今年上半年极为困难、极为不易、极不平凡,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在特殊困难年份交出了一份较好“期中答卷”。从今天开始,我们将陆续举办“数说烟台看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持续向大家介绍全市今年以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情况和下步举措,并回答各位关心的问题。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出席本场发布会的五位发布人,他们是:烟台市政府副秘书长、烟台市政府新闻发言人王语堂先生;烟台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艾传勇先生;烟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张宏先生;烟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王粹益先生;烟台市商务局副局长杨炳伟先生。

        下面,请王语堂副秘书长介绍2022年烟台市上半年经济社会运行情况。

        烟台市政府副秘书长、烟台市政府新闻发言人 王语堂: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全省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之年。上半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烟台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锚定构建“1+233”工作体系,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一是坚决防住疫情。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严格落实省委“5+1”“4+3”部署要求,建立了五大片区指挥体系,实施“五大能力”倍增计划,快速有效处置突发疫情,在最短时间内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安全稳定的环境。

        二是坚决稳住经济。上半年,我市采取了一系列稳住经济基本盘的政策措施,全市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349.91亿元,同比增长4.5%,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个、0.9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5%、分别高于全国、全省8.1个、6.7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9.4亿元,同口径增长7.1%、分别高于全国、全省3.8个、0.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1%,分别高于全国、全省3个、1.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3%,分别高于全国、全省3个、2.6个百分点;实际使用外资16.7亿美元、增长32.8%,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2280.8亿元、增长11.3%,高于全国1.9个百分点。概括起来讲,全市经济实现了“2个第一”: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均居全省第一位。“1个第二”:外贸进出口总额居全省第二位。“4个第三”: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际使用外资总量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均居全省第三位。

        三是坚决守住安全。出台落实全国安全生产“15条硬措施”百项举措,聚焦矿山、危化企业、城镇燃气、道路交通、海上安全、建筑工地、消防等高危行业领域,深入开展本质安全提升和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面彻底排查整治风险隐患。上半年,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按可比口径同比分别下降45.6%、49%。守好守牢粮食、金融、食药等“一排底线”,积极防范化解各领域风险,有力维护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下面,我从七个方面向大家通报有关情况。

        一、真心实意服务企业,全市经济稳中有进、进中向好。持续优化政策服务供给。全面落实中央和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陆续出台“暖心30条”“服务业恢复发展22条”“稳经济促发展38条”等若干措施,全市累计退税、减税、缓税、降费132.2亿元。深入实施服务企业专员制度。市级领导和39个部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带头每月深入走访企业,选派1855名党员干部联系服务3139家重点企业,累计解决问题2200余个,帮助企业稳生产、渡难关、促发展。多举措打出促消费“组合拳”。策划惠享烟台消费年暨葡萄酒品质生活节等促消费活动36场,组织数字乡村大集等电商活动16场,统筹资金2.6亿元发放消费券,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165.2%,汽车、家电、餐饮等消费潜力不断释放。

        二、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新动能不断激发、支撑有力。全力推行产业链链长制。由市级领导挂帅担任16条重点产业链链长,坚持链长、链办、链主“三链”联动,精准延链补链强链。万华22个延链补链项目开工建设,航空航天产业新入选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海工装备、高端铝材料、白羽肉鸡产业新入选省第四批“十强”产业“雁阵形”产业集群。上半年,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分别增长278.1%、22.5%、21.3%。全力塑造发展新优势。积极开展智能低碳城市试点,开辟“双碳”发展新赛道,加快推进“一谷一区一岛一港”示范载体建设,丁字湾双碳智谷产业园、海阳核电二期工程暨900MW远距离跨区域核能供暖工程开工,国电投核能总部入驻烟台,全市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达到49.9%,居全省首位。以海洋强市建设拓展发展新空间,加快芝罘湾老港区退港还城,做强烟台港西港区,高效推进海洋牧场“百箱计划”,新增海洋牧场面积7万亩,上半年主要海洋产业产值达到1900亿元。全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强化科技平台支撑作用,环磁山国际科研走廊入驻万华全球研发中心、现代汽车研发中心、张裕国家级葡萄酒研发中心等研发总部,新药创制山东省实验室获批,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省实验室、中科环渤海药物高研院建设进展顺利。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48.5%,“四新”经济投资占比70.6%。加快构建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543家,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542家,均居全省第三位。

        三、持续扩大有效投资,重点项目全线铺开、加快建设。建立起总投资近2万亿、年度计划投资4710亿元的投资项目库,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滚动实施重点项目百日攻坚行动,全市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完成投资2674亿元,超过预期目标442亿元;300个省市级重点建设类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163.8亿元、投资完成率64.5%。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加速推进,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进展顺利、力争明年6月份中交,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荣昌生物新药产业化、东方航天港、卫星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快速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实施,潍烟、莱荣高铁建设提速推进,荣乌高速烟威段改扩建项目获批,德润、山海快速路已现雏形,蓬莱国际机场二期T2航站楼封顶,老岚水库枢纽工程重力坝完成工程量70%。“五大新城”建设加快起势,幸福新城完成征迁面积30.5万平方米,释放低效用地2460亩;夹河新城完成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规划布局,东峰新能源商用车落户;八角湾新城烟台哈工程研究院、国际科创中心建成,国际会展中心投入使用;牟平新城蓝色药谷·生命岛一期陆续封顶,年底前一批先期项目入园投产;蓬莱新城完成四大片区总体规划,万华一期、中节能万润、泰和新材、嘉信等4个新材料项目全面开工。

        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动力更足、活力更强。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信用监管成效明显,经验做法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市级34个部门1244个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零跑腿”事项占比达到96.8%。在全省首创“扫脸办事”,应用于1.6万余件涉企事项,平均缩减办理时间80%以上。大力推行“拿地即开工、竣工即验收”,50多个项目实现“四证齐发”,开工时间显着压缩。“双招双引”成效显着。深入开展“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组织16场高水平经贸活动,引进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180个、三类500强项目90个。新引进高层次人才5032人、同比增长25.8%。外贸进出口固稳提质。抢抓“一带一路”、RCEP市场机遇,发挥“五关十港”作用,在全国首创保税混金业务模式,开展全省首批“市场采购出口信用保险”试点,上半年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进出口216亿元,增长27.9%。

        五、全面加强城市建设,城市生长力持续增强、蓬勃向上。以全球化视野规划建设城市,统筹抓好滨海黄金旅游带、夹河生态景观带保护开发,高水平规划建设海上世界、崆峒胜境等,以世界级水准打造烟台未来百年的城市会客厅和山水中轴线。积极开展国家城市更新试点,120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全部开工、计划年内完成,惠及7.7万户居民。深入开展海绵城市、“新城建”产业与应用示范基地国家级试点。以“绣花”功夫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启动“城市大脑”建设,聚焦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制定38个专项导则,深入开展马路市场整治、公厕建设等七大攻坚行动,努力提升群众生活环境。以更大力度振兴县域经济,各区市聚焦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振兴县(区)域经济三年行动方案,努力赶超进位、突破发展。黄渤海新区在全省率先挂牌,集中开工项目91个、总投资1356亿元;莱阳莱西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成为我省批复的首个县域一体化发展先行区。

        六、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农业生产稳定、农村面貌进一步改善。夏粮生产喜获丰收,单产、总产均增长5%以上,小麦新品种登海206、烟农1212分创全省、全国高产纪录。改造老龄苹果园36.9万亩、老劣梨园4200亩。深入实施“1+6”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工程,新增市级龙头企业57家。统筹抓好农村“五改”“五通”和城乡环卫、供水“两个一体化”工程,今年以来改造农村公路1171公里,启动18.4万户清洁取暖改造,完成农村改厕2914户。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启动13个示范片区、103个样板村创建,推动实现“产业丰美、环境秀美、乡风淳美、社会和美、生活富美”目标。

        七、用心用情改善民生,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上半年完成民生支出345.4亿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到72.9%。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5.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42%。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25909个、安置上岗25856人。基础教育教学质量保持领先优势,启动35处公办幼儿园和30所中小学新改扩建工程,学前教育公办率达到55.6%、普惠率达到95.4%。布局建设烟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5个区域疾控中心、9个标准化疾控中心,进一步提升市区两级疫情防控能力。全面兜住民生底线,将9类困难群体保障标准再提高10%以上,城乡低保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953元、745元。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综合指数改善率居全省首位,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2.3%,PM2.5、PM10等4项主要污染物指标实现大幅改善。

        下半年,全市上下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目标定位,加快构建“1+233”工作体系和“12335”中心城区建设格局,坚决扛起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三核”责任,推动各项工作力度再加大、进度再加快、质效再提升,奋战三季度、决胜四季度,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高标准打造山东发展重要增长极,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市委宣传部对外宣传科科长 赵向阳:

        感谢王语堂副秘书长的全面介绍。

        接下来,我们将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名称。请线下记者提问,请大家举手示意我。

        山东电视台记者提问:

        今年上半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1%,重点项目发挥了重要作用,上半年烟台市重点项目进展情况如何?

        烟台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艾传勇:

        今年,全市共谋划投资额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600多个、总投资近2万亿元,其中市级重点项目382个、总投资1.38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804亿元,有186个项目进入到省级重点项目盘子、居全省第二位,总投资647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20.7亿元,均居全省首位,可以说,今年是近年来项目基础最好的一年。

        截至6月底,烟台共组织开展5次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总投资421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75亿元的499个重点项目接续开工启动。500万元以上项目已开复工2522个,开复工率97%,累计完成投资2674亿元,超预期任务目标442亿元。300个市级重点建设类项目累计开复工277个,开复工率92.3%,累计完成投资1163.8亿元,投资完成率64.5%,开复工率和投资完成率均超时间节点。162个省级重点建设类项目已开复工152个,开复工率93.8%;累计完成投资668.4亿元,投资额、贡献率、新开工年度计划10亿元以上项目排名均居全省第一位。上半年,全市共有688个项目竣工投产运营,占年度计划竣工项目的59.6%。

        大众日报记者提问:

        烟台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位居全省第一,工业生产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主要采取了哪些稳增长的措施?

        烟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 张宏:

        强化指挥调度突出重点稳增长。充分发挥工业运行指挥部牵头抓总作用,每月至少召开两次区市调度会议,加强协调联动形成工作合力。组成8个督导组常态化赴区市督导工业运行情况,强化对区市、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调度,在挂图作战平台实行“蓝黄红”三色管理。同时,对产值增长企业实行财政激励政策,引导企业扩大生产。规上工业用电增速明显高于全部工业用电。全市37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2个行业增加值正增长。其中,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化学原料与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分别增长278.1%、22.5%、21.3%,对全市工业增长形成有力拉动。仅化学原料与化学制品制造业1个大类行业就贡献了全市50%以上的工业利润。二季度,321家规上工业企业产值增长20%以上。各区市共同发力,莱州、牟平、龙口、莱阳、海阳、福山、招远、蓬莱、开发区等9个区市增速高于10%,4月份以来,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保持全省首位。

        应对疫情影响保供保畅保生产。高效统筹疫情防控与工业运行,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一是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先后向青岛、威海、上海等地发函,为30多家本地企业协调解决上游部件配套供应难题。向省厅、工信部争取,为409家企业协调解决跨境、跨省、跨市运输受阻问题。其中疫情防控紧张时期,累计为工业企业办理7000余张物流车辆通行证,仅一天就给万华办理300余张,满足了疫情期间重点企业物流需求。发布384家市级“白名单”企业,全力稳企稳畅。二是扎实推进企业复工复产。针对受疫情停工停产企业,“一企一策”制定复工复产计划,推动162家企业10天内全部复工,努力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三是指导督促企业全面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特别是严格落实进口物料静置期要求,指导企业实施专仓管理。各区市也积极采取措施,设立集中监管仓,最大限度保障企业生产。

        推动中小企业快速发展高成长。全面落实减税降费、稳岗就业、融资支持等政策措施,解决中小企业用工、资金等困难制约,我市中小企业呈现良性发展态势。一方面,扎实推进“升规纳统”。建立并持续扩增工业企业“小升规”培育库,用好“升规”“稳规”支持政策,为工业经济积蓄增长潜力。截至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较去年年底净增207家。另一方面,梯度培育“专精特新”,对标企业发展阶段匹配扶持政策,全方位支持优质企业梯队迭代升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今年新增省级独角兽1家、瞪羚61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74家,数量均居全省前3位。

        中国山东网记者提问:

        疫情形势下,人社部门在保障企业用工需求上有哪些措施?

        烟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王粹益: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举办规模性现场招聘活动受限,供需双方不能面对面洽谈,对接效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对此,人社局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企业用工保障服务模式。突出线上服务主体作用,全市先后推出600余场直播带岗、网络招聘等活动,广大企业和求职者可以通过人社局官网或微信公众号了解全市招聘活动安排。搭建第三方合作平台,加强与人力资源机构合作,充分利用其专业的服务平台和丰富的资源,全力提升市场化用工服务水平。深入开展跨区域人力资源协作,加强同市外人力资源富集地区合作交流,构建“引、育、留”全链条用工保障服务体系,今年以来引进甘肃、山西、陕西、重庆等地劳动力4万人。推进零工市场建设,全市规划建设了20余处零工市场,为务工人员提供更多企业就业和灵活就业机会。

        凤凰网记者提问:

        今年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招商引资突破年,面对今年上半年疫情等冲击影响,烟台招商引资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

        烟台市商务局副局长 杨炳伟:

        上半年,共引进产业招商项目461个,实际到位市外资金1260亿元、增长22.9%;实际使用外资16.7亿美元、增长32.8%,连续三个月保持30%以上高速增长。

        精准强化政策引领。召开全市招商引资工作专题会议,制定印发《2022年度招商引资工作要点》《关于抢抓RCEP机遇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起草2022年度招商引资考核办法,明确各区市年度、季度重点招商任务,指导各区市、链办开展城市推介、产业推介200多场次。

        全力开展项目招引。聚焦16条重点产业链,成功举办烟台—跨国公司产业合作对接会、“山东与世界500强连线”现代海洋专场和高端装备专场、重点产业招商项目集中签约仪式等省市招商活动16场,推动总投资848.98亿元的125个项目签约落地,在省活动签约项目数位列全省第一;引进过10亿元项目180个、增长13.9%,总投资4894.2亿元;三类500强项目90个、增长12.5%,总投资2250亿元。

        率先用好重大机遇。抢抓QFLP试点推广机遇,发挥制造业发展优势,重点突破国企平台利用外资、股权投资、境外发债等新方式,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7.9亿美元、增长85.4%,占全市的47.5%,较去年同期提高13.5个百分点。主动融入RCEP发展战略,实际使用RCEP国家外资5亿美元、增长51.1%。其中,实际使用日韩资2.4亿美元、增长174.4%,占全市实际使用外资的16.7%,较去年同期提高8.6个百分点。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参与全省营商环境“揭榜挂帅”工作,在包容普惠创新(市场开放度)领域,烟台揭榜2项,居全省第一。依托企业服务专员、外商投资企业服务大使机制,走访企业1939次,协调解决生产经营、惠企政策等各类问题237件,推动40个项目增资扩股,新增合同外资4.6亿美元。

        香港卫视记者提问:

        今年以来,受疫情冲击,服务业发展受到一定影响,烟台市上半年服务业发展情况以及有什么应对措施?

        烟台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艾传勇:

        加大政策供给力度,先后出台“暖心30条”“推动服务业恢复发展22条”“稳经济促发展38条”“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18条”等一揽子政策措施,全力为服务业减负增效,上半年共为6000多户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房租1.3亿元。

        全力推动消费复苏,利用汽车消费券带动汽车销售1.38万辆、销售额23.7亿元;发放三轮2000万元家电消费券、四轮1000万元惠民消费券,拉动电视、洗衣机、冰箱、空调4类家电消费1.7亿元;举办夏季惠民车展、住博会等会展活动45场,成交额突破25亿元。

        积极培育消费新模式,在福山、栖霞、招远、牟平、莱山等区市密集组织各类电商活动16场,有力推动了网络销售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限上网络零售额增长22.3%。

        在这一系列“组合拳”的推动下,上半年全市服务业逐步趋稳,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288.18亿元,同比增长3.8%;规上服务业营收增长22.9%,较一季度提高3.5个百分点,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44.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41%,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34.3%,显示出了强劲的韧性。

        香港商报记者提问:

        在服务企业发展方面,烟台做了哪些工作?

        烟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 张宏:

        深入实施服务企业专员制度。3月2日,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实行服务企业专员制度工作方案》,在全市选派1855名党员干部联系服务3139家重点企业,实现了规上工业企业和重点“小升规”培育企业全覆盖。聚焦高成长创新型企业,市政府领导和39个部门主要负责人又各确定每月走访2户企业,每月召开工作例会,帮助企业克服成长期的瓶颈制约,实现快速成长壮大。截至目前,仅市级领导和39个部门主要负责人已累计走访企业超过400家。

        高效推动问题收集化解。把企业诉求分为人才用工、财税金融、审批服务等12大类,上线“服务企业专员子平台”,确保企业诉求即收即转。以“事要解决”为根本目标,围绕“调研收集、问题解决、督查督办、办理反馈、总结评价”五个环节,构建了“一个平台受理、一个专班分办、十个小组专办”闭环运转机制,真正把企业反映的问题一件一件解决到位。截至目前,已收集各类企业诉求3300多件,化解2200多件。

        全面推动惠企政策落地落实。一方面 ,加大政策供给力度。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稳经济促发展“38条”、纾困解难助力小微企业发展“18条”、推动服务业恢复发展“22条”等一批高含金量的政策措施;全面梳理国家、省、市出台的涉企政策,编印两册《涉企政策指南》,形成了助力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另一方面,加大政策落实力度。今年以来,全市工业企业累计减税降费67.5亿元,其中,增值税留抵退税38.5亿元、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26.3亿元、其他新增减免税2.7亿元,仅绿叶制药就享受税收优惠3600余万元。

        国际在线记者提问: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烟台市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烟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王粹益:

        今年,全国2022届高校毕业生首次突破千万大关,达到1076万人,规模和数量创历史新高。

        围绕促进高校毕业生来烟留烟就业创业,在政策供给上,出台了促进驻烟高校毕业生留烟就业创业实施意见及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实施细则,叠加青年人才购房、生活等补贴政策,为企业开发岗位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在服务保障上,认定60家大学生实习基地、120余家就业见习单位供大学生实习见习,开展“名企名校行”“空中宣讲会”等供需对接活动200余场,举办留烟体验日、学子看家乡活动50余期,高校毕业生求职登记小程序服务率达到100%;在专项支持上,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项目,选拔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单位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帮扶乡村振兴等服务工作,今年全市征集“三支一扶”工作岗位183个,较去年增加33.6%。同时,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加大专项帮扶力度,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岗位推荐、职业培训,确保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2%以上。

        香港大公文汇记者提问:

        受疫情影响,今年以来消费市场动力不足,烟台市在激发消费潜力、提振消费信心,推动社会消费回暖升温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烟台市商务局副局长 杨炳伟:

        1-6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73.7亿元、增长2.3%,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3个、2.6个百分点,其中,限上零售额增长13.1%,连续3个月全省第一。

        全面激发消费潜力。制定出台《关于促进消费持续恢复快速发展的措施》,策划举办惠享烟台消费年暨葡萄酒品质生活节等促消费活动36场。统筹政府及社会资金2.6亿元用于发放各类消费券,在全省率先制定汽车消费券细则、率先向社会发布、率先启动发放,6月当月汽车销量同比增长44%、零售额同比增长34.3%,创近年来单月汽车销量、销售额新高;发放家电消费券2000万元、拉动消费2.1亿元,直接杠杆11.02倍;发放四轮餐饮消费券,核销金额908万元,惠及市民8.5万人,带动餐饮消费2343万元,直接杠杆2.6倍。1-6月,全市限上批零住餐四类行业企业销售分别增长19.4%、6.9%、15.2%、17.5%,高于全省7.5、1.3、15.5、14.7个百分点。

        推动传统消费升级。加快实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改造提升工程,共引进生鲜超市等基本保障类门店172家,运动健身等品质提升类门店99家,全市35个生活圈商业业态总体进度达到67%。制定首店经济扶持措施及认定办法,已指导13家企业上传申报资料。推动烟台啤酒集团等4家企业获批第六批“山东老字号”称号,数量全省第一。聚焦打造国际葡萄·葡萄酒城和区域性国际会展名城,兑现2021年度首批葡萄酒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举办夏季惠民车展等会展活动45场,成交额突破25亿元。

        促进新兴消费扩容。精准指导海阳、招远、栖霞加快推进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组织举办数字乡村大集等电商活动16场。获批“齐鲁电商贷”首批试点城市,累计帮助企业办理贷款6959.8万元,有效减缓企业资金压力。1—6月,全市网络零售额196亿元、增长19%,增幅高于全省0.3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167.6亿元、增长36.3%,增幅高于全省10.3个百分点;农村网络零售额78.1亿元、增长29.4%,总量居全省第三、增幅高于全省10.5个百分点;农产品网络零售额45.6亿元、增长32.7%,总量居全省第一、增幅高于全省7.8个百分点。

        市委宣传部对外宣传科科长 赵向阳: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五位发布人,谢谢线上线下的记者朋友!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